武举开考,文试主要是孔孟之义,就是让未来的武将们知道,打仗好不好没关系,主要立场要正确。

    兵法看似很重要,但这玩意不在成绩之中,因为主考官们对兵法的理解都不怎么样,他们更愿意将《孙子兵法》之类的兵法,作为政治手段,而不是用于战场。谁让主考武举的是枢密院和兵部。两个衙门,都没有一个武将。

    另外一个主考部门殿前司,还很没有存在感。

    谁让武将再厉害,只能当副将的规矩,在大宋已经是根深蒂固了。

    唯一几个破规矩的武将,结局都很不好。

    比如说狄青。

    枢密院来检查的官员,也不会是什么签枢密院这样的高官,而是品级比较低的小官。但因为出自厉害衙门,对外脾气大惯了,根本就不在乎李云说的他和皇帝打过麻将。

    李云这么说,难不成还能拉来皇帝做证人不成?

    这让解氏兄弟非常紧张,他们在身后偷偷拉着李云,低声道“李云,我等是来参加武举的,不是来闹事的。”

    边上的兵部官员根本就没开口的打算。在大宋,可能兵部的存在感在六曹部之中是最低点的了。礼部还能主持省试的考试,也有祭祀的筹备工作,很重要;吏部就不说了,官员考核,出京的官员都要巴结;户部自从将三司使的职权收走大部分之后,俨然有成了六部之首,有了和吏部抗衡的资本;刑部、工部至少也管着一大滩子事,唯独兵部。

    训练军队有殿前步帅和骑帅掌控,派遣主将副将,由枢密院主管。就连发动战争,指定战略计划,他们都没有资格。

    就连制作军械,大部分还被工部和盐铁司分去了不少。

    兵部的官员就完全当自己是个陪太子读书的累赘。好处轮不上,背锅千万不要被砸中。

    李云见对方油盐不进,气恼道“信不信我转身回去上太学,和你家小衙内当同窗?”

    做同窗是假,但祸害人肯定是着的。

    对方傻眼了,你可是苏门子弟,要点脸行不行?

    对方不会怀疑,李云的动机。看他那个族兄李逵就知道老李家都是些什么人。

    反而笃定的认为,李云肯定会将自己宝贝儿子在太学里欺负的死死的。

    至于李云能不能上太学,太能了。就李逵这不着四六的性格,把他作为文官的福利之一,送族弟进太学难吗?

    真不难。

    至于浪费一个名额,李逵的儿子都还没影子的事,他能在乎?

    堂堂枢密院计议官,好吧,这官真不大,要是李逵在场,能欺负到他死死的,还不敢吭气。至于为什么要刁难李云,主要是大佬枢密使李清臣很不待见苏门,欺负李云能在大佬面前刷一波存在感,何乐而不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