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国城北这座单于台,本就是太子石邃为了抗衡主上禁令而建,因此格局构造颇为宏伟,远胜于建德宫中那一座旧台。当然因为石邃大权被夺,阁台修筑的很不顺利,且按照目下的状况来看,之后能够复建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。
但就算如此,单单已经修筑好的这一部分,容纳入驻信都来的这五千援军也绰绰有余。石遵亲自将石闵等一众人引至此处,而这里早有襄国各家部曲们提前一步备好了餐食入宿事宜。这些贵胄耆老们俱都不乏心虚,这会儿为了免于被刁难,也都不敢吝啬。
石闵等人一路奔波,也确是辛苦,这会儿自然不会客气,后续将士次第抵临入宿,等到五千将士全都抵达入驻此中,天色已经大亮。
因为石遵言是襄国危机已经解除,而襄国留守兵力也在对晋军进行追剿,石闵便也不再急于用兵,索性命令将士们暂作休整。毕竟从信都一路日夜兼程奔波至此,也确是人马劳顿,于襄国小作休整本就是应有之义。
在这个过程中,石遵则一直在此作陪,态度多有殷勤。石闵对此虽然也有感觉,但也懒得费心思去深思,小作交代之后,自己便也卸甲解衣入宿。
一觉睡到日中,虽然仅仅只是两三个时辰的光景,但是对于经验丰富、久在戎旅的武将而言,已经足够回养体力、一扫疲惫。
当石闵行入临时的居舍,却看到石遵居然还留在这里,而且丝毫没有因于出身的倨傲,居然在亲自指挥役卒为战马备料。
礼下于人,必有所求,石闵哪怕再怎么不以为然,这会儿自然也不能完全无视石遵如此示好。他行上前去,拱手示意道:“此等杂务,军中自有庶职担当,殿下实在不必亲自繁劳。”
“生在世道第一豪壮门户,我却素来少知军务,讲起来也真是惭愧。”
听到石闵的话,石遵便转过头来叹息说道:“往常父兄俱为英壮,我自可安养禁苑,无顾世事纷杂。但今次却是祸发庭门之内,眼见南贼种种骄横,我才知往年所享诸多寻常是多么难得,也更因往年的无有作为而愧疚。”
石遵这一番话,倒也确有几分发于肺腑。襄国这一场动乱时间虽然持续不长,但却给他整个人带来巨大的冲击,特别是在看到往年于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兄长石邃丑态种种,但就算如此,石邃仍敢动辄拔刀恫吓乃至于真正对他显露杀意。
桩桩种种,让石遵深刻认识到生人在世,绝对不可没有权势,否则无论再怎样的虚荣尊崇,当真正祸难临头时,也只能任人鱼肉。
正因有了这样的认知,他才在这段时期表现如此积极,开始真正重视经营从属于自己的势力。而此前襄城公石涉归等人也都通过种种暗示,向他表露依附心迹。
老实说,石遵是不怎么看得上石涉归等人,无论是之前他们被主上冷落闲置,还是之后在襄国动乱中拙劣表现。
但石遵也明白,作为一个不怎么引人瞩目的皇子,唯一可恃的这个嫡子身份也已经摇摇欲坠,凭他是很难拉拢到真正有实力的重臣帮扶他,寻常甚至连接触到那些实权大人物的机会都无。
至于这一次,石闵率众奔援归国,于石遵而言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。虽然严格说起来,石闵这个自幼收养于家门中的假亲,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实力派,不过是主上麾下一个正值眷隆的少壮战将罢了。这样的人物,其实在主上麾下还有很多。
但这对石遵这个不怎么得势的皇子而言,倒也算是一个恰当的选择,因为若是石闵势位再显赫一些,石遵也根本就拿不出足够打动对方的东西。
待到石闵上前,石遵便行过去挽着他手笑道:“其实算起来,我与棘奴也是总角旧识,即便亲谊不论,咱们也称得上是布衣之交了。如今你追从主上,英名早已震荡河朔,我却还只是苑中一个懒散闲人,往常纵有心攀交,也恐行迹惹厌……”
石闵不太习惯石遵如此亲昵的姿态,虽然谈不上受宠若惊,但还是抱拳垂首道:“末将不过一介伧武,幸得主上垂爱提拔,实在难当殿下如此礼遇。”
“礼之过恭则就是伪了,更何况旁人还道罢了,棘奴你是我家调教养育出的英壮,咱们之间,又何必拘礼。”
石遵又笑眯眯说道,往年的他,只是因为兄长石邃在前太醒目,他也难有什么小动作,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不喑世事、不明白待人接物的道理。因为能够笃静自守,他反倒显得比其他兄弟们要更加恭良可亲。
果然在受到石遵屡番示好之后,石闵姿态也渐渐缓和下来,但也不敢就此忘记此行事务,正色道:“君命殷重,不敢怠慢,还请殿下指引末将入苑敬拜皇后陛下,并听告贼情种种,从速讨贼。”